close

  □本報記者朱磊
  本報通訊員程瑩崔佳
  2013年11月17日晚上,武警總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、主任醫師王奇,連續五天實施手術搶救患者,過度勞累出現頭痛癥狀,在完成最後一臺手術後暈倒在自己的家門口。12月1日清晨,王奇因腦出血經搶救無效永遠地離開了他所熱愛的醫療事業,年僅49歲。
  作為一名普通的心外科大夫,王奇把所有的愛都奉獻給了患者。二十多年從醫路,他用愛心為一名名患者重新點燃了生命的希望。
  從零起步
  王奇出生於山東兗州一個普通知識分子家庭,從山東濰坊醫學院畢業後,先後考入第四軍醫大學攻讀醫學碩士,到解放軍總醫院攻讀醫學博士。在解放軍總醫院心血管外科工作的十幾年裡,憑著對醫學的熱愛和執著,他逐漸成長為一名在業內有一定知名度的心血管外科主治醫師。2004年10月,武警部隊心臟病研究所在武警總醫院成立,心血管外科急需學科帶頭人。在武警總醫院誠摯邀請下,王奇幾經思索,作出了自己人生一個大膽的抉擇,毅然捨棄原來優越的醫療科研環境,作為引進人才隻身來到了武警總醫院。當時的心外科,只有一名醫生,一名技師,一臺用了15年的體外循環機,沒有監護室,一年僅有的13台手術,還多數是外請專家做的。
  從零起步是艱難的。科室籌建初期,從監護室的佈局、儀器購置、護理人員培訓,王奇無不親歷親為。
  12歲的琳琳,患有罕見的先天性心臟病。手術風險高、難度大。2006年夏天,一家人找到王奇時,琳琳的病情已經非常危重。有的同事為王奇擔心,怕萬一手術做不好砸了招牌,王奇卻態度堅定,“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,對待病人,只要有一線希望,就要盡百分之百的努力”,他毅然決定為琳琳手術。王奇精心制訂手術方案,整個手術過程非常順利。面對琳琳術後突發的嚴重腎功能不全狀況,王奇堅守在病房,密切觀察患者心腎功能變化,經過7天7夜的搶救,琳琳終於轉危為安。
  經過9年的努力,王奇和他的團隊從零起步一路走來,他帶領的科室兩次榮立集體三等功,先後被表彰為全國扶殘助殘先進集體、武警部隊後勤部先進黨支部、基層建設先進單位。他本人多次獲軍隊醫療成果獎和武警部隊科技進步獎,榮立二等功1次,先後被上級表彰為優秀共產黨員、學習成才先進個人。
  扶貧濟困
  深入老少邊窮地區篩查病患8萬例手術2026例,王奇用妙手仁心傳播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。
  2005年7月,武警總醫院與中國紅十字總會聯合在人民大會堂啟動“扶貧救心”活動;2011年4月,醫院再次與中華慈善總會共同發起“為了我們的孩子——千名少數民族貧困家庭先天性心臟病兒童免費救助行動”。醫院黨委把這項艱巨的任務交給了心外科和心內科。
  翻開王奇的日程表,除學習加業務培訓外,兩項內容占據了他的主要時間安排,一是實施手術,二是到貧困地區巡診篩查。28個老少邊窮地區留下了王奇辛勞的足跡。雖然冬天天寒地凍,夏天酷暑炎熱,但看到患者渴望的眼神,帶回的一批批患者健康返回,王奇覺得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。
  作為“扶貧救心”事業的推動者,8年來,王奇為2026名貧困先心病患者成功實施手術,搶救危重病人300餘例,沒有一例醫療事故和差錯。
  淡泊名利
  對名利,王奇處之淡然。當年王奇捨棄優厚的待遇和優越醫療科研環境,回絕南方多家醫院年薪幾十萬的邀請,隻身來到武警總醫院心外科,在心血管外科界還引起了不小的震動。到醫院幾年,他仍然住著不足50平米的小房子,更沒有要求組織給提前晉職,經濟收入比原單位還少。王奇手裡曾經接過的是患者送來的569面火紅錦旗,從未接收一個紅包。
  到武警總醫院9年來,他從未休過一個完整的節假日。為了不讓患者等待,周一到周五,每天都安排2至3台手術,常常在手術室從早晨獃到晚上。長期站立超負荷工作,王奇膝蓋積水嚴重,很多年前就患上了高血壓。但就這樣,每有危重病人,他還是第一時間就趕到搶救現場。
  王奇,醫治了千萬患者的心臟,自己的心臟卻停止了跳動,他輓救了無數患者的生命,自己的生命卻過早地逝去。
  2013年12月7日,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,莊嚴穆肅。王奇所在醫院700多名醫護人員和100多名從全國各地聞訊趕來的患者,自發地參加告別儀式。
  武警總醫院院長鄭靜晨說,王奇同志的犧牲,讓我們失去了一位矢志不渝、赤膽忠心的好幹部,失去了一位德技雙馨、嚴謹求實的專家,失去了一位淡泊名利、無私奉獻的好同志,失去了一位同甘共苦、風雨同舟的好戰友。
  武警總醫院政委李文紅這樣評價他,王奇同志是武警總醫院這些年來快速發展這一歷史階段的優秀代表,也是新時期武警總醫院人的真實寫照,是廣大醫護人員拼搏進取、無私奉獻的縮影,是多年來培育和形成的“責任、質量、生命”核心價值理念的集中體現。
  (原標題:用生命點燃患者的希望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d41mdjiz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